开封南市,车水马龙,人流如潮,长街之上,摊贩密集,肆铺迎客,一片闹市喧嚣的景象。
街角,挨着一个包子铺,有一小摊。摊子很是简易,一张窄小的木桌,铺着一面古旧的桌布,桌角帮着一根竹竿,上挂幌子,桌上整齐地摆着一叠白纸,再兼笔墨。
摊子的主人,就是原伪唐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钟谟。此时的钟谟,已无高官名士的风采,头裹灰巾,身着布衣,正埋头,奋笔急书,写着书信。
在其面前,一个青年,嘴上不停,说着:“......我现在在开封府当差,告诉我娘,我马上就回家了,加上朝廷给的抚恤,足够给我们兄弟俩,都娶个娘子。让我娘可以帮我们兄弟俩看看附近村里的小娘子,等我回去,就办婚事。
还有,我要是回乡,还可以领五十亩地,到时候就不怕挨饿了,还能在乡里当差,听队长说,凭我的功劳,当个里正,不成问题。
告诉我哥,等我回家,就能过好日子了,让他好好伺候娘,要是让娘受了委屈,我回去后一定揍他。
还有......”
很快,三张信纸上布满了字,钟谟放下笔,熟练地折叠,装封,问面前的汉子:“敢问收信人尊讳?”
站在钟谟面前的青年,皮肤粗糙,身材高大,孔壮有力,站立如松,只是右手少了两根指头,,将信发回乡里。他是退役军士,通过走官驿传信,既有所优惠,还有保障,并且速度还快。
这些年,在刘承祐的关注下,大汉朝廷的驿报系统,是越来越完善了,地方政府,在修建驿道、驿站方面,还是很配合的。
钟谟这边,慢条斯理地收起铜钱,拿起一枚看了看,望着“乾祐通宝”四个字,有些刹那的出神,不过很麻利地收入怀中。
而今的落魄生涯,钟谟已经有些习惯了......
在刘承祐的南征过程中,扣留了两个唐臣,一个孙晟,一个就是他钟谟。孙晟在汉唐之间达成和约之后,不堪其“辱”,自觉有负唐廷,一个想不开,直接自杀了。
钟谟没有那个勇气,随波逐流,在汉军北还队伍中。作为败国之臣,作为人家的战利品,很有些屈辱。但在北汉军中,至少衣食无忧。
到东京后,钟谟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仿佛被遗弃了一般。军队那边,直接将他交给礼部,礼部负责的官员也没在意,一个俘臣而已,想要国宾待遇,没有。被打发给开封府了,到开封府这边,也无意管他,让他自己谋生,因为其身份问题,只是定期有差吏检查。
然后,钟谟就开始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东京生涯。身上稍微值钱的东西,早被搜刮抑或打点官吏的时候用干净了,身无分文,不得已之下,将自己的三身衣物给当了,兑了些钱,换了身旧衣,在南市旁边,找了一户人家,租了间屋子寄居。
其后,堂堂的钟侍郎,书香雅士,每日开始为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忧虑,甚苦。所幸,还有一根笔杆子,将剩下的钱,找人打造了这张桌子,置办了些纸张。平日里,就靠着给人写写书信、讼状谋生,一直到如今。
这等潦倒生涯,对于养尊处优的钟谟而言,十分难熬,但是无奈,抛却士大夫的“傲骨”之后,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为了肚子而煎熬着。
钟谟不是没有想过逃,左右开封府的差吏对他的看管很敷衍。但是,一想到迢迢千里,漫漫长路,最重要的,还是身份问题。一旦出城,在大汉境内,那般的关卡、城邑,如何避过,只要被检查到,倘无路引,结果恐怕性命不保。
日头渐高,炽热的光线照在桌上,逐渐发烫,钟谟坐在那儿,闭目养神,不动分毫。自那名求信的汉子离开后,有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没人光顾了,他的生意,很是惨淡,也不主动,就坐在那儿......
街市之上,热闹依旧,随着气温渐高,一直被晒着,钟谟也有些受不了了,睁开眼,精神有些恍惚,饿的。
重重地叹了口气,看了看日头,嘴露苦笑,起身开始收拾着东西。
“钟先生,这么早就回去了?”旁边的包子铺,铺主注意到了,大声问道。
钟谟抬头,指着头顶,说:“此君甚毒,难以忍受!”
见状,铺主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油纸包,递到钟谟手里,道:“这是上午剩下的四个包子,先生若不嫌弃,先拿着吃!”
铺主是名瘦弱的中年人,身材短小,憨厚的脸上有些油腻,做包子手艺很好,钟谟也尝过,味道很好。
钟谟当即打算掏钱,见状,铺主赶忙止住他:“不用!不用!剩下的,卖不出去,留着也是浪费......”
这么久下来,也勉强熟悉了,不过看着他那望着自己的平静目光,不禁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有所求。只是恍过的念头,钟谟不禁自哂,都沦落到这个地步了,还怕这市井小民有所谋算吗?
并没有拒绝,钟谟接过,朝其一礼:“若有他日,必定百倍以偿!”
闻言,铺主直接摆摆手,看着钟谟说道:“钟先生,我看你也是读书人,又能写讼状,为什么不去官府求个职位呢?”
钟谟只是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拱手:“告辞!”
在铺主的帮助下,钟谟将桌椅收拾好,用一根麻绳捆好,背在身上,一步一步地朝市外走去......
钟谟所租宿的,也是一普通人家,距离南市甚远,是故每次往返,都走得很辛苦。
回到住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