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退式火炮指的是:在发射炮弹的时候,炮架以上部分往后坐。当然,炮架以下的就得承担后坐力。
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后堂炮开始大规模应用。但是这个时候使用的还是栗色火药(黑火药)的发射药包。这个是继承前堂的弹药技术。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一个就是开炮后,炮膛必须用湿膛刷降温,并且要用钩子对膛内残留物进行清理。而这种后膛炮不能称为速射炮,而速射炮指的是,后膛炮的炮弹,是用铜弹壳代替药包的的火炮!这里又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
可以说这两种各有优点,但是一般来说大口径火炮还是用分体式,而小口径火炮用一体式!还有,就是为了可以控制火药用量,间接射击火炮一般用分体式。
可以说在管退炮之前所有这种装填方式的火炮都可以称为速射炮。不管是管退炮还是架退炮都是速射炮,只是管退炮能提高火炮的射击速度。而架子退炮则要慢了很多。在管退和架退炮之间还有一种叫复座式火炮,这种火炮在射击后,炮架和身管全部后坐,由炮架上弹簧系统复座。
这些火炮都是速射炮!但是他们的性能可以说是相差很多。
清末新军中就明确规定两种,陆路快炮,和过山快炮。所指的就是速射野炮,速射山炮。但是各个镇差异非常之大!在辛亥革命时,武汉之战就能看出来,黄兴就曾感叹过,北洋军的管退野炮非常的厉害。
…………
具体布防上,火炮亨利将主力部署到了谷口临近塔斯曼帝国一侧(西南侧),构筑了以火炮阵地为核心的野战防御工事。各种火炮梯次配置,外围是东北侧谷口和山谷里留有一个师作为预备队,最低保留兵力为一个团,用于防御萨兰要塞守军倾巢来攻。骑兵和一个步兵团配置在西南谷口通向亚美腹地的平坦道路上,一旦战败可以掩护部队转移,也可以防止敌军由此攻击王国腹地。各部都构筑了防御阵地,包括那些待命状态的机动部队。该**队有着优良的战术素养,只要不是在军营过夜,警戒工事是必须的。现今西方军队也是这样,两次伊拉克战争期间,进军中的美军英军只要是在野外过夜,必须修建工事,挖个防炮掩体是必须的。
………………
塔斯曼帝国方面
“塔斯曼帝**依然是强大的,其威力足以扫荡一切宿敌的新式军队。……”——查理卡巴斯基诺顿上将。
那次闪电战也让帝**眼中自己的战斗力飙升至空前高度。“我军有能力横扫中央的陆全无敌”,但这只是帝**眼中的自己,只有帝**自己这么认为。
铁锤查理孙子的孙子,火炮亨利,这个小狗崽子居然主动打上门来,那是必须给他点colour来seesee的。
北部边境军区司令也先帖木儿放出豪言:“亨利家羊群般的队伍扛着晃悠悠的人头送上门来了。帝国勇士们,我们北部边军从来都是骁勇善战的野狼,我们要吃掉这群美羊羊。”在接到帝国皇帝出击命令电文的当天,也就是b50年10月10日深夜,这位大话王风一样的率军开拔了。广发应用电报的时代,军事情报和商业信息的传递就是这样的迅速,客观上也大大提高了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速度,众多野蛮国家得以延年益寿。
总体看来,这位将军的语言文学素养绝对要远高于他的军事战术素养。从北部边境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里尼城杀向300公里外的阿尔卡亚谷地,总兵力2000多人。没错,总兵力2250人,两个轻骑兵千人队还有司令的警卫们。这位也先帖木儿认为这也就是一次历史宿敌的找乐边境挑衅行为,占据阿尔卡亚谷地的敌军也就是边境巡逻队的规模,动用千人队级别的武力出击足以应付。另外,兵法里说要神速,所以轻骑兵是必须的。
与西部边境军区相比,北部边境军区毗邻中央大陆各个强国,这里的部队火枪多,火枪多多是必须的,部队的火炮编制比例也要比别的边境军区不止一倍。部署在这里的野战机动部队,每1000名士兵中有400人使用单发步枪作战,500人是配有马刀和手枪的枪骑兵(轻骑兵),炮兵100人,操作10门大炮。这里的野战部队没有传统的长矛方阵步兵,没有重甲弯刀格斗步兵,也没有传统的格斗骑兵。历史上经历过的战争告诉塔斯曼帝国,这些古老兵种在这里统统都只能算个屁。这里的要塞部队除了备有大量火枪外,还超标配置了火炮,要塞守军有两成以上战斗人员是炮兵。跟“火炮亨利”们对阵的帝国边防军完全可以叫做火炮塔斯曼了。足够数量的火炮,这是必须的,要不就死定了。
战术上,这里的帝**早就开始使用散列线接敌阵形了,懂得防守时一定要修工事,还用上了三段击射击战术。两军对垒,双方都是依托地形或工事,利用各种遮蔽物进行射击;谁要是在开阔地摆出传统的密集军阵那就是自杀,蠢猪一样的自杀。可以说,这里是战场生存竞争最惨烈的地方,这里是真正能与国际接轨的地段。这里唯一仍能见到的旧兵种大概就是马刀轻骑兵了,确切的说是进化成火枪马刀兼用的混搭轻骑兵。
b50年10月12日晨,也先帖木儿和他带领的2000轻骑兵出现亚美兰德炮兵指挥官的望远镜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