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一卷]
第1节第一章(一)时间就是生命
柳林市。
入夜,华灯初上,闹市中心的夜总会闪烁着变幻的霓虹灯,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都市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树荫下一对对情侣手挽手边走边窃窃私语。老爷爷推着婴儿车和牙牙学语的孙儿嬉戏玩耍。
远处,一声凄励的警笛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气氛,行人不约而同驻足遥望。
“是救护车?”
“是警车?”
一个疑问声陡然产生在人们心中,把目光投向警笛鸣叫的方向。远处,一辆白色的救护车,用极快的速度呼啸而来。闹市大街上行驶着的汽车、公交车等都自动靠边,把车道让了出来。
市立医院已接到了通知,在二环上发生了追尾,二辆车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急诊室热闹起来了,知道不止一个人受伤,值班主任通知相关科室的人员赶往急诊室。一时接到电话的脑外、腹部、外科、神内、骨科医生相继来到了急诊室。
值班的医生、护士在他准备外伤急救的药品器械。值班的孙主任,不时用手机在联络车上的医生。
“有几个伤员?”
“四个,其中二个重伤、二个轻伤。”
“重伤程序如何?”
“都是头颅和胸部受伤出血,其中一个已处于休克状态。”孙主任仔细在听取情况,他放下手机说。
“二个重病号,有休克现象,可能失血过多。”
几个医生听了,在小声议论。
汽车鸣着笛开进了医院大门。
车刚停稳,车门开处,一个随车医生跳下来说:
“赶快抢救二个休克病人。”
几个人从车内抬下担架,只见血肉模糊,脸上、身上一片狼藉。
二个轻伤员也人们搀扶下下了车,手上、脸上也是血渍斑斑。
“林医生,范医生,将二个轻伤员就地检查包扎止血。”
值班的孙主任用手指点着二个医生。
“好的。”
二位医生和护士把二位轻伤员引到一边去检查包扎。
脑外科陈主任此时对停在急救室内的重病人展开了检查。
“先做一个头颅ct检查,然后送到2号手术室,其他检查都在手术室进行。”
陈主任如是交办给周边几个医生。
此时,一个医生赶过来了。
“陈主任,我接到电话就从家里赶过来了。”
“行,你把那个病人检查处理一下。”陈主任据点也未抬作了指示。
来人是脑处主治医生白冰,他听后立即检查另一个受伤病人。
白医生边检查边问“病人家属来了吗?”
“还没来。”护士称。
“这个脑外伤病人意识已没有了,先做一个头部ct,再送1号手术室。”白医生说。
“病人家属怎么还不来?”
“有二个警官带了人来了。”有人应声了。
“医生,情况如何?”
陈主任摇摇头,“情况不乐观,正在送ct室,看头部受伤到什么程度,可能要动手术清淤。”他转过身问警官:
“家属来了吗?手术要签字。”
“来了一个家属,也是轻伤伤者,另一个正在路上赶来。”
警官答。
ct照片出来了。
陈主任看了后说:“一个硬膜外血肿,要送1号手术室处理,家属在哪里?”
“在这里。”一个中年女人焦急地说。
“要动手术,请你签字。”陈主任交待护士要家属签字。
“还有一个病人,也是有颅骨骨折,也要开颅修补,要病家属签字。”
陈主任拿起另一个人颅骨ct照片看了后说。
一个警官走过来说:“还没有来,在路上赶来。”
“那怎么办?这是程序。”
“补签行不行?”警官问。
“这是医院规定,但是……”陈主任感到棘手,不抢时间的话会出问题。
“陈主任,那个病人意识不清。”白医生告诉陈主任。
“这样,你负责等家属来了,叫他补签,手续一定要办齐,否则万一出事,我们负不起责任。”
警官点头:“只能两全办法,一边手术,一边等家属来签字,我负责要他们签。”
“行!就这么办。白医生推人到2号手术室去。”
陈主任果断地对白医生下了命令。
“好!”白医生对护士说:“我们推着病人去手术室吧。”
急救室内聚焦了二个轻伤病人,警官、家属……七嘴八舌,杂乱纷纷。
一个30多岁左右的女人东张西望,拉住了一个护士问:
“那二个人伤得重吗?”
女护士点点头“车祸造成的颅脑损伤,和其他部位的损伤正在手术室抢救。”
“有性命危险吗?”又有人在问。
“我也不清楚,只有上帝才晓得。”
另一个女护士不想回答他的话。的确,现在问这句话是为时尚早了一点,因为生与死仅仅一张纸的间隔。
另一个女人说:“即使抢救过来,也要躺很长时间治疗。”
“家属吗?”一个女人悄悄在问。
“在哪里?”另一个女人用手指了一下坐在墙角边椅子上的二个人。
“是轻伤的那个吗?”
“轻伤的也是家属,另一个伤员家属还没有到。”
正在说话,门外急促赶来三个人,其中一个女的边嚎啕大哭,边问“他在哪里?”
警察走过去“你是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