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听了令兵的传报,不惊反喜的哈哈笑道:“冯宇终于沉不住气了,总算让本帅没有白等。”
续而,司马懿吩咐令兵向各营各部传令,让众将按事前的计划从事。很快,连绵数十里的魏军众营之中,也传来了隆隆的鼓声。这鼓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魏军各部步骑纷纷涌出营寨,在各自将官的指挥调动下,于营寨前的空地上聚集成阵。而后又汇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军阵或战骑骑对。
约莫用了一个多时辰时间,魏军方才列阵完毕。正对着梁军方向的整整有二十个长枪密集方阵,宽达二十里。实际上,魏军可以排的更宽,但是军阵过宽,就出了魏军预设战场的范围。就没有专门对付梁军长弓战车的浅坑陷阱和暗桩了。
司马懿的近卫军方阵则有三个长枪方阵拱卫在前,左,右三面,防止前方的长枪阵万一被梁军突破后,主帅面临直接威胁。魏军中央军阵的两侧则是成排成列的弩炮阵地。合计有上千弩炮,这些弩炮都已上了石弹或弩枪,引弦待发。
另有六个长枪密集方阵分别部署在左右两翼,他们是以纵向方向排列,每三个方阵一列,左右各一列。这是防止梁军骑兵绕行到侧翼发起打击。若是梁军铁骑突袭到魏军军阵两端,企图对梁军侧后发动打击时。这六个长枪密集方阵会立即转向九十度,将枪尖对准来袭的敌骑。
当然,司马懿知道仅仅依靠这六个长枪方阵无法完全防御住梁军铁骑对两翼可能的突袭。所以担当克制梁军骑兵的主力并非他们,而是数量上万的魏军虎豹骑和万骑魏军常骑。也部署在这六个长枪密集方阵前靠向梁军一侧。
司马懿还在魏军大阵的背后布置了一个由魏军战兵步卒构成的机动步兵方阵,这个方阵与长枪方阵不一样。他们主要是由刀牌手和弓弩手,以及少量魏军常骑组成的混合军阵。他们的任务是在阵后游弋警戒,防止梁军散兵游骑从各方阵之间的空隙穿插到魏军后方展开袭扰。最后,司马懿还在数十里的连营中保留了够组成二十个方阵的兵力做为后备。他们虽然都留在营中,但所有人都在各个营寨中的校场空地上排好了队形,随时准备防御或出击。
司马懿登上了用于指挥的驷马战车,手搭凉棚向梁军眺望。虽然梁军也排出长达近二十里,由十几个步兵方阵所组成的宏大军阵。但是梁军这十几个步兵方阵都是两千兵马左右的小阵。
所以梁军军阵既然拉的和魏军军阵一样宽,就不得不牺牲军阵的纵深。梁军的方阵普遍只有五排,甚至有的只有四排,这样单薄的军阵很容易被魏军的虎豹骑所凿穿。而且梁军方阵与方阵间的空隙也比魏军大的多,这也是一个致命的短板。梁军左右两翼同样布置着大量的战骑,重装骑兵和轻骑飞羽混杂而列,黑压压的遮挡住了整个地平线。但是司马懿却没发现梁军的长弓战车部队,这是他最为忧心的。
他又极目向更远处眺望,试图看清梁军军阵后方,但梁军军阵旌旗烛天,遮挡了视线,而且此时两军相隔距离也太远了,所以什么也看不清楚。
司马懿沉声说道:“升起升空灯,本帅要知道梁军大阵后方的布置。”令兵诺了一声便匆匆前去传令,不料过了半刻便回来禀报道:“启禀大将军,主掌升空灯的将官说,现在雨水太大,升空灯无法升起,而且会让雨水浇坏棉纸所制成的灯罩。”
司马懿这才想起,出自郭嘉之手的升空灯有个巨大缺陷,就是为了尽量减轻自重,它的灯罩是棉纸裱糊在竹质框架上所构成。魏军没有石脑油这种燃料,因此即使放大灯罩,也没有强劲的热源来保持灯罩中的热空气。这就是魏军升空灯一直不能做大和加大载重量的原因。
司马懿再次向数百仗外的梁军望去,不禁心中打了个寒蝉,原来在蒙蒙秋雨中,梁军已有十几个“升空灯”腾空而起。几乎每个方阵后方都有一个。司马懿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如同视力超强的人和个半盲的人对决,后者即使身强力壮,四肢发达,也先输了一子。
此时梁军军阵中军,大红华盖之下的冯宇也正观察着魏军大阵,不同的是他调出了自己的系统面板,全方位的审视着这个超级大阵。除了冯宇,指挥各个方阵的将领中,不少人亲自乘坐升空气球,升入空中观察着魏军动向。
冯宇终于抬起头,抬起手掌,而后用力挥下,口中淡然的吐出四个字:“全军进攻!”令兵随即隆隆的敲起他指挥车旁边的战鼓车。其余各部方阵战骑骑队接令后,也以同样的节奏击鼓响应,同时也是将这军令向更远处传去。当梁军所有方阵的战鼓声响成一片时,便代表各部都接到军令。宽大近十里的梁军大阵便还是在兵士们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口令声中,徐徐向前方移动起来。
梁军的这个举动顿时让司马懿紧张起来,他没再去多想升空灯的事,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梁军军阵的移动上。
梁军军阵在移动,可魏军军阵却一动不动的扎在原地。司马懿担心梁军的长弓战车在后面藏着,所以魏军必须尽可能的呆在被“改造过地形”的区域内。
梁军越来越近,司马懿的呼吸也越来越急促起来,他将手臂高高举起。当梁军距离魏军军阵百仗出头时,突然齐齐停下。司马懿此时却挥下了手臂,发令道:“弩炮轰射!”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无数成百上千的石弹,弩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