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直逼氏州县成为一个重镇
蓬宝儿点子多,他们从早上说到晚上,文安被她的计划惊喜得满面笑意。就连老爷子也是缠着蓬宝儿继续说下去。
若不是天色暗下来,他们真会缠着蓬宝儿继续说。
他们不知,说白了,蓬宝儿只是从现有的东西进行改良升级,质量更上成一点,这样,做起生意来,才能立足南靖国。
翌日,蓬宝儿拿着她那个本子继续和文安老爷子计划。
她这个目标是个大工程,而且绝对要花掉很多银子。知道她的担忧后,老爷子说道:“外孙媳妇,你就放心吧,我欧家最不缺的就是银子了。”
老爷子家真这么有钱?总不比皇上还有钱吧!
蓬宝儿道:“还有,需要生产,需要人。”
文安想了想,他道:“大嫂觉得永平镇周边如何?”
蓬宝儿:“穷,还不懂得变通。”
文安:“可若让大嫂带着他们变通呢?”
蓬宝儿:“你是想让我生产工房放在永平镇,让这里成为生产主地?”
文安:“大嫂有所不知,永平镇人愚昧,这里,土地种什么活什么,只是人们不懂得变通罢了。”
以前,文安没发现永平镇有什么问题,在他看来,永平镇跟他到过的镇是一样的。可自从大嫂来了之后,她不仅把红薯分苗方法传授给村民,还把大南瓜的种植送给了村民,还有,火炕的事情也教给村民,让大家在冬天以至不会挨饿挨冻。
蓬宝儿看不见,但文安却看得一清二楚。
最初,穷巴巴的平西村,现在是永平镇数一数二最富有的村子。
大嫂带着村民“变通”,现在,村子里,蓬宝儿说什么,那群村民恐怕也会照着做什么。所以,永平镇周边的村子,最大的问题还是干死活,死干活,一年到头也就那样了。
这里,有着这么好的土地,还有着这么好的粮食作物等,可惜他们就是不懂得用。
听了文安的话,蓬宝儿觉得可行。
但要不要把生产主地放在永平镇,还需要实地去考察一下。
老头子道:“若外孙媳妇把工房全部放在永平镇,我看可以。”
蓬宝儿:“老爷子,你说说意见。”
老头子:“永平镇地处南靖国中心地带,从氏州县南下可通南方各大城,北上还通京城,东边还通白水城等,西边还通西边那几座小城。”
照老爷子这么说,氏州县是通往东南西北各城的交通枢纽,可她怎么看着氏州县有种比不上别的城繁华的感觉。
蓬宝儿:“可我看氏州县并不怎么繁华。”
老头子道:“啧啧,就那个县太爷在位,你还能想氏州县能有什么大出息。”
蓬宝儿点点头:“也是。”
有那样的父母官,再好的地方,也起不来。
老头子:“把所有工房建在永平镇还是可以的。”远离大城的勾心斗角。
若在大城里,你要做这么大的工房,那些官员不找你喝口茶让你拿出点银两再建那是不可能的。对于那些人的手段,老爷子心中一清二楚。
蓬宝儿:“文安,你可知永平镇周边的地形?”
文安:“知晓。”
于是他拿着蓬宝儿的笔纸画了出来。
以永平镇为中心,然后画了路,然后通向各个村子,若村中有山的,他全部一一标识了出来。
画好后,蓬宝儿接过一看,她看了看他们村子周边。他们村子有牛头山和草岭,还有一条河川流而过,这条河向平东村下游去,直到流入一座大湖之中。
蓬宝儿看清之后才恍然意识到这是个水绕丰富的地方。
之后,她又看了其他村子,发现永平镇真是个好地方。
不缺土地不缺水,就是山的话,大部分都集中在西边的村子。
正如文安所说的,这种水土丰饶的地方,村民不可能这么贫穷,那就是他们不懂得变通,就知道死种地,刨着土地里的那点粮食生活。
看清周边的地形后,蓬宝儿又看看永平镇。
永平镇不大,但土地大,每到市集里,这周边的村子都会来赶市集,所以他们才会赶去镇上的时候,一走便是大半天,可见永平镇周边的土地有多广。
老头子说道:“永平镇有驿站,外孙媳妇,你可知金钱为何会留在是永平镇这个小地方?”
蓬宝儿好奇:“为何?”
老头子:“因为金钱比咱们早一步看到永平镇的地貌优势,更知道,这永平镇一旦发迹起来,恐怕直逼氏州县成为一个重镇!”
蓬宝儿瞪大眼睛:“重镇!”
文安道:“氏州县有那样的县太爷,再也发展不起来了。可这里,由咱们牵头,日后,东南西北商人不再经过氏州县,而途径永平镇呢?还有,咱们把所有工房建在永平镇,日后,这座镇,可不就活了”
蓬宝儿没想到文安和老头子想得比她还长远。
一想到永平镇会因为他们三人现在话而改变,蓬宝儿有些激动,又有些成就感。
可现在的计划,不是一朝一夕地能完成的。他们得慢慢地一步一步走!
对于永平镇的商谈,一天又过去了。
翌日,三人又在前厅聚头。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蓬宝儿决定把所有的生产基地放在永平镇!
蓬宝儿:“我已决定,把所有的工房建在永平镇,待到生意做大之后,再在其他大城设工房。”
用现代术语来说,永平镇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