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出来,纷纷叫人的叫人,留客的留客。
张小红把肩上的背篓卸下交给当前留客的她大嫂,“嫂子,家里菜园子的一些蔬菜,带过来给你们偿偿。”说着把背篓递过去,她嫂子也没客气,直接接过并吩咐这会在屋里的其中一个孙子去让她娘把菜卸出来,顺便把背篓收拾干净。
张小红之后才说:“大嫂,饭就不在家吃了,明天还得上工,坐坐就好。再说我就是过来看看娘,陪老人家磕磕,如果老人家也乐意,我还想着接她过去住住。”
一直陪张小红站着的她娘也不晓得听没听清,就是抿嘴微笑地看着她们姑嫂,这会,余姚和被她大哥侄子引着去堂屋了。
“行,我就不虚留你了,知道你这会也忙。至于娘老人家,只要她老人家乐意,我们做儿子儿媳的只有点头的份。”
边说张小红和她大嫂一起把她娘扶到房里,随后,她大嫂就借口去厨房看看出去了。
张小红也不晓得她娘从那个旮旯弯里拿出来的,不晓得是谁过来看她给她老买的点心,反应就见她娘拿着装帕子的点心伸手递过来,边递还示意她吃。
张小红不能推拒并打开了手帕示意自己要吃,她娘就在一旁笑着看。
其实,张小红一接过都不用打开手帕,便晓得手帕的点心怕是也成了“碎屑”,一打开,果真.....显然原先不是这个模样的,即便如此,张小红还是吃的“津津有味”。旁边,老太太嘴里含着闺女买回来的糖,甜的笑眯了眼。
张小红赶在大哥家开饭前告辞,老太太又跟着她到门口,看她真的要走,更是不舍。见状,张小红问她:“娘,要不跟我去我家?”老人家嘴里拒绝“不,不”,手更是摆了几摆。
你看就是这样,你让她去你家住,她不乐意,看你要走,就差眼泪巴巴。张小红真的搞不定。只得再次叮嘱她娘要保重身体,也说会不时回来看她......
最后,张小红还是离开了,旁边余姚和跟她一起。自始至终她没回头,但她晓得她娘一定还在大门口望着闺女越走越远。
回去的路上,天已经黑了,夫妻俩也没说什么,就是匆匆赶路。也是这会,张小红才觉得即便余姚和不上工,此刻能陪着她一起饿着肚子摸黑赶路回家就是件特幸福的事。这一瞬间,他在她眼里升华,光芒更是万丈。
饿着肚子赶路的夫妻俩回来后就吃上了儿媳妇给她俩留在厨房的饭菜,此时,余光明夫妇外加农忙放假回家的余杭和余兰已是吃过晚饭了。一开始,郝美丽说让等,余光明假传诏说她爹妈走的时候吩咐了给她们留饭就好,让他们先吃。
事实是张小红确实对余光明说了他们去去就回,还是回来吃饭,其他的没说。不过,这都是小事。当然,前提是得忽视一旁因为儿子儿媳孙子没等他吃饭略有些黑脸的余大老爷。
显然,余家人都深知“余大老爷”,“大地主”的这点尿性,不理就好。不过,黑脸的余姚和不会晓得刚刚还觉得他光芒四射,耀眼的厉害的他媳妇此时正心里唾骂自己刚刚一定是鬼迷了心窍,就说旁边的这地主老爷怎么会有“可爱”的时候。
真是现实分分钟打得人脸疼。
饭后稍作歇息,随后一家人就去睡了,明天开始还有一场硬仗等着了。
☆、第三十四章
第二天一早,余家早早的起床了,吃过比往常吃的更早的张小红和郝美丽做的早饭,也不等上工铃声,便去上工。
一路上也遇到好些去上工的其他村民,他们看到余姚和也在,也不诧异,比之过往给余姚和招呼,“余老爷,出工呀?”
是的,他们还是喜欢称呼余姚和为“余老爷”,本身他们原先是余家的佃户或庄子上的余家下人,当然,也少不了余式族人。所以,村里其他姓的有,姓余的也不少。
这会余家虽说家里只有几亩地,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说余家是自己主动从市里回村里的,还持有政府所颁发的“红色之家”荣誉证书,说不得什么时候会东山再起?
这是村里大多数人的心思,所以村里人跟余姚和招呼时难免有些放不开,都是简单的聊个两句就罢了,到也不让人觉得烦。
其实,这是余姚和一年少有的出工日子。尽管他不靠着公分过活,可麦收这么大日子还是要参加的。不重视不行,连学校都专门放假来了。这不家里上学的俩孩子余兰和余杭也出工了,老师还给他们布置了作业,每人要交一篮子麦穗。
这算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此时学校谈不上多好,住宿的要自己带口粮,不住宿的学校中午那餐也要口粮。至于为什么需要孩子交一篮子麦穗,张小红也不清楚,反正老师布置的就没错啦,照做就行。
当然,这时代的学生要做的还不止这些,学校每次来领导视察,要打扫教室,要去草坪拔草,也得负责将门窗桌椅修修。还有那些哥哥姐姐带到学校的弟弟妹妹这一天就不要跟着来课堂了......
此时,中学是2+2制,2年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