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结時之所以做出这个决策,是跟**的编练德械师等等的军事大改革分不开的。对于这个军事大改革的成果,江结時评价很高,他认为中**队现在已经具备了跟日军的对抗能力。他之所以改变了自己的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当然这一点江结時不光是听**将领的汇报就信了,他最相信的还是德国顾问团的眼光。所以我才在前面说过,实际上德国顾问或多或少在这一点上误导了江结時,使他对部队的战斗力估计有些偏高。
德国顾问团绝不是故意误导江结時。在中日战争的初期,不光整个剩下的德国顾问团站在中**队这一边,而且希特勒本人也是同情中国的抗日的。实际上虽然德日之间签订了共同对付共产国际的反供轴心,德国因为日本有超强海军而不得不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同日本结盟。但希特勒并没有打算抛弃江结時,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中国唯一能得到外国武器援助(不是白送,我们要买的。这就不错了,好歹还能买到,最惨的是买不到)的国家只有两个:一是苏联,二是德国。在这方面德国还远远早于苏联,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大量卖给中国武器,一直到全面抗战开始也没有中止。在淞沪战役中日军发现了德国顾问和大量的德械部队,对德国提起了抗议。希特勒无奈才最后一批撤回了顾问团,即使如此还有一些德国顾问不愿意撤走,最后是德国威胁要处他们叛国罪,这剩下的的顾问团才含泪离去。这些顾问都极力反对德国跟日本结盟,实际上历史最后也证明,结盟日本是希特勒在二战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
但德国顾问团对于日军的炮火威力也确实有点估计不足。首先是没想到舰炮火力在上海这个沿江靠海的城市会这么厉害,第二也没想到听起来有600多架飞机的中国空军实际上能用的作战飞机不到300架。可这确实没法埋怨人家德国人,毕竟就是李宗仁和冯玉想这些人,都一直以为中央有很强的空军,谁能知道已经从内部腐烂了。
委座的首席顾问法肯豪森将军,在战前很早就反对把决战地点设在离海岸很远的内地,比如南京、南昌一带。(这其实恰恰说明中国的很多将军反对靠前防守,主张远离海岸线进行决战。)他认为:“此种战斗方式,足可使沿海诸省迅速陷落。国外向腹地之输入完全断绝。最重要之城市与工厂,俱相继陷落,于是陆军所需战具迅即告馨,无大宗接济来源。川省若未设法工业化能自造必要用品,处此种情况,必无战胜希望,而不啻陷中国于灭亡。”
法肯豪森的意思,港口一被封,沿海资源再失,四川又不可能供应军需,那么中国就没有抵抗能力了,中国必亡。所以他认为应该尽量靠前防守,守住海岸线。也就是说江结時发生的战略失误,不仅仅是他自己军事水平不高的体现,其实德国人也不见得就有多高明。当然准确的说这也不是不高明,只要精通现代战争规律的人,都会这样说。只有没学过军事就知道在农村混的茅则冬不这么认为。
另外,对于德械师重火力不足的短处,德国顾问也不认为有多致命。法肯豪森将军就对江结時说:“…是在用步兵数量及其所属重兵器(机关枪、轻迫击炮)之优势,抵消其他兵器之劣势。据所得经验,此层未始不可达到。职前在巴勒斯坦以极形劣势之步兵与甚少之弹药,即用此种战斗方式,抵抗英军一年之久,所有攻击,莫不击退。”很明显,他还安慰老江,您甭担心德械师重火力不足,我们的轻武器有优势,完全可以抵消重火力的不足。我在巴勒斯坦就是这样跟英军打过的,没问题。我之所以说德国顾问误导了江结時,这个报告就可见一端。他们不但不了解上海,也不了解**,更不了解日军。
当然,江结時也不是认为**现在能打赢日军,但江结時相信**起码能顶住日军一段不小的时间,最好是能顶三个月。日本人一直在喊三个月灭亡中国,这个口号实实在在的刺激到了江结時。现在我有德械师,我看你小日本怎么样三个月就灭了我。老江就想搞得好说不定能打个不输不赢、甚至打成双方僵持,从而就能在西方人面前赢得面子。这个面子可不是虚的,江结時的出发点就是,只有我们打得好,英美才会愿意帮我们调停。当然,也只有打得好,才能实现比较好的停战条件。
如果我们现在要说真正的公道话,那么应当承认江结時的第一个决战地点选的并不是上海而是华北。因为非常明显,中国空军这时候已经几乎都调到华北各大机场,尤其是河南的洛阳和周口机场。但江没想到29军垮得这么快,让日军三天就占领了北平和天津这两个华北最重要的支撑点,而且中央军在石家庄、保定一带发起的进攻全都被日军飞机炸得一塌糊涂。所以江结時发生了他在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军事犹豫,把决战平汉线的计划改为决战淞沪。把一些部队从华北重新调往上海,还有一些尚未启程的部队干脆就直接调上海。华北改为节节抵抗方针,兵力不够决战当然也只能如此。
我们在前面说过,1934年陈诚开始整编全国部队的时候,整个**系统(中央军加各大地方实力派)总共是182个师。按照**的一般编制,182个师大概就是不到170万兵力,因为**达到一万人的师不多,很多师级单位都是几千人。
**的整编